k8凯发国际巴黎奥运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,中国健儿一次次站上领奖台的画面令人振奋。领奖台上,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领奖服端庄大气,设计精美,融合了“龙鳞”“龙须”等传统元素,并巧妙结合了压花、拼接、刺绣等工艺,使中式版型与留白主色调相得益彰。在彰显美观大方的同时,这款领奖服还蕴含了深刻的绿色低碳理念,在制作过程中实现了超过50%的碳减排。这是如何做到的呢?令人惊讶的是,这款领奖服的原材料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废旧塑料瓶。为什么要用废旧塑料瓶制作衣服?除了制作服装,废旧塑料瓶还能变成什么?这些废旧塑料瓶如何变废为宝,背后有哪些硬核科技?今天的《一问到底》将带你揭开废旧饮料瓶神奇变身的科技秘密!
饮料瓶变身领奖服,有哪些独特优势?
据了解,奥运领奖服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再生涤纶等环保面料,这些面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,而且它们的原材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瓶。究竟饮料瓶是如何变成衣服的?这种材料制作的服装与传统服装相比,又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呢?
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再生塑料分会执行主任周长赛解释道,再生涤纶的原料就是大家熟知的PET(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)瓶,也就是日常饮用水瓶。通过一系列工艺,如破碎、清洗、熔融纺丝等,这些饮料瓶最终被制成了纺织品,成为奥运健儿领奖服的原材料。
我们平时喝水的饮料瓶采用的是食品级的PET塑料,将这些塑料回收后制成衣服,相当于对塑料的降级使用,是一种高效的循环利用方式。在这个过程中,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测程序,以确保杂质和有害物质被彻底清除,最终制成的再生纤维完全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,可用于制作体育服装等高质量产品。
从废旧塑料瓶到可用面料,需要哪些工序?
一个小小的饮料瓶,要变身为一件时尚的衣服,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工艺流程。每一步都经过精心设计和严格控制,这个过程犹如一场魔术表演,而支撑它的是一条复杂且精密的产业链。那么,从废旧塑料瓶到可用面料究竟需要哪些步骤呢?
在浙江海盐县的一些社区,市民们将废弃的饮料瓶投入智能回收设备中,这些设备会根据可回收物的重量结算积分,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。这些回收的饮料瓶会被统一运送到回收处理站,经过分拣和打包,再运输到工厂进行再生处理。
每一批打包好的饮料瓶都对应着一个IC卡,通过读取IC卡,可以追溯这些废弃饮料瓶的回收地、数量、质量等信息。在工厂内,饮料瓶会进行二次筛选,一部分颜色、材质不符合要求的瓶子会被淘汰,剩余的瓶子将进入全自动流水线,经过整瓶清洗、破碎、搓洗浮选、自动挑片等工序,最终变成2至3厘米长的小片塑料。
这些塑料瓶片在经过漂洗、烘干、分离杂质等步骤后,制成米粒大小的塑料颗粒,随后通过全自动纺丝设备拉丝卷绕,加工成长丝。长丝通过机械设备卷成一个个丝饼,成为了纺织原料,这些原料可以供应给下游企业,用于制作服装、箱包、沙发、窗帘等各种面料。
新闻链接:丝巾如何“塑”成?
科技创新赋予了废弃饮料瓶“重生”的机会,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,也降低了塑料垃圾对环境的危害。而且,饮料瓶不仅可以变成衣服,还能做成更柔软的丝巾。前不久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,一条彩色丝巾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,这条丝巾的原材料正是再生塑料瓶。